近日,《中国音乐》第六届音乐学硕博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揭晓,我校音乐学院包艳春博士凭借论文《20世纪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典籍化——以乌珠穆沁长调〈清凉的杭盖〉不同记谱版本比较为例》,在众多优秀论文中脱颖而出,荣获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研究方向优秀博士论文奖项。
本次评选活动由中国音乐学院《中国音乐》编辑部主办,面向全国各高校2023年音乐学应届硕、博研究生,旨在推进中国音乐理论研究,发掘优秀理论成果。在全国音乐学专业论文投稿参评中,经专家评审委员会严格评审,最终评选出各研究方向的优秀论文。
这一成绩不仅是包艳春个人学术能力的有力证明,更是彰显了我校青年教师科研实力的不断提升。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,将持续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,以产出高质量成果为导向,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创造更有利的科研条件,助力师生在学术研究道路上不断前行。
包艳春简历: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讲师,博士,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。2023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,音乐学系、民族音乐学专业,师从萧梅教授。主要研究方向为北方少数民族口头传统音乐及乐谱的典籍化、经典化研究。2024年4月入职我校以来,她迅速投身科研工作,主持了国家民委民族研究专项《内蒙古各民族传统音乐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元素研究》、内蒙古民族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《北疆文化视域下蒙古族民歌典籍化发展历程中的记谱观研究》等多项省部级和校级项目。同时,她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,先后在“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23届年会”“北疆文化研讨会暨中国蒙古学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”“口头传统与音乐表演——跨学科对话”等学术研讨会上作主旨发言。在《中国音乐》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,研究成果也被收录于论文集中,在学术领域展现出了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强劲的科研能力。
编辑:张乌兰 一审:耿学刚 终审:秋喜